亞洲女性影展聯盟(Network of Asian Women's Film Festival, 簡稱NAWFF)成立於2009 年,由韓國首爾、印度清奈、日本大阪、以色列及台灣等亞洲國家的女性影展共同組成。聯盟宗旨為鼓勵亞洲女性影像從業人員創作出超越男性觀點的多元影片,並強化亞洲女性影像的製作、發行、推展和影像教育。「亞洲女影聯盟影片國際競賽獎」是聯盟間的一大盛事,由各會員影展推薦佳片進行評選,獲得首獎的影片則於隔年在所有會員影展放映。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自2003年起走向國際,陸續與世界各國女性影展交流互動,提供彼此策展經驗與想法。2005年,與日本、韓國達成締結「亞洲女性影展聯盟」之共識 (Network of Asian Women's Film Festival, NAWFF),並於2008年聯合著手籌備。2009年更延攬印度女性影展及以色列女性影展加入,強化了更多亞洲女性影像間的交流、推展甚至是發行之可能,也同步奠定了「亞洲女性影展聯盟」於國際間的定位。並藉由年度「NAWFF 國際競賽」的規劃,由各國推選具國家代表性的女性導演作品,角逐該年首獎。
2010年,第一屆的「亞洲女影聯盟影片競賽」正式啟動,首站選在韓國首爾舉行,由韓國片《Red Dot》得獎; 2011年,於日本東京舉辦,由印度片 《死海》獲得首獎;2012年,李靖惠執導的紀錄片 《麵包情人》為國爭光,於印度青奈得到NAWFF 首獎。2013年,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主辦「NAWFF 國際競賽」並且在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期間舉辦「NAWFF亞洲女性影展聯盟國際論壇」,邀請首爾女性影展的李惠慶(LEE Hyae-Kyoung)、黃美謠鳥(Hwang Miyojo)、大阪銀髮女性影展的三木草子(Miki Soko)、石井千惠子(Yamagami Chieko)、清奈女性影展的洛娣・潔佛(Rathi Jafer)來台參與交流。
代表首爾女性影展的李惠慶出席2013年度舉辦的「NAWFF亞洲女性影展聯盟國際論壇」
代表大阪銀髮女性影展的三木草子出席2013年度舉辦的「NAWFF亞洲女性影展聯盟國際論壇」
除了國際論壇之外,為了慶祝女性影展20週年生日,特別規劃「亞洲女性影展聯盟影片大賞」,將入圍NAWFF競賽獎之影片統籌為一完整節目單元,藉由國家發展、政經條件及文化風俗的差異對照,以「同中求異且異中求同」之企圖,分享彼此豐富且具變化性的女性影展及女人經驗。由各影展精選了四部影片,包括呼應台灣城鄉差距、外籍新娘和頂客族問題,全片溫暖誠摯的《候鳥來的季節》;來自韓國的《老爸的電子郵件》點出向來在家中扮演陽剛角色的父親的內心事;《吉普賽吉他王》用十年的紀錄成果讓觀眾的佛朗明哥舞蹈與樂音,更透過鏡頭透視女性與父親的愛情,跟父親進行親情角力,直探愛、世代、包容等充滿矛盾的問題等。以及完全不同於印度主流電影寶萊塢華麗風格的《吃魚、喝湯、再看場首映》,交融影像和傳統敘述,是一部藉由曼尼普爾劇情片結合而成的奇幻電影旅程,引領我們看見經歷了一個世紀,人們卻尚未察覺的印度次文化電影史。除了在國內盛大舉辦NAWFF盛會以外,當年度以色列代表 Anat Shperling 也以亞洲女影聯盟會員國身分,獲邀至柏林女性影展,出席世界女影高峰論壇,增廣了亞洲各國女影的能見度。
女性影展20周年亞洲女性影展聯盟國際競賽
2016 NAWFFAward 由台灣紀錄片《河北台北》及韓國紀錄片《不加班,要針織》齊名並獲首獎殊榮。2017則由《日常對話》獲得首獎。「NAWFF 國際競賽」自2009 年成立迄今,已然成為與歐美女性影展齊名之代表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