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穿越飛沙走石的堅忍:《太陽之女》導演伊娃・胡遜

文字:李語晨 攝影:孫欣妤

 

星期日午後,導演一襲淡藍色的復古碎花褲裝,踩著輕鬆而率性的步伐,走進華山的風光明媚。她拋給我們一個自信的微笑,開始雀躍的閒話家常。《太陽之女》導演伊娃・胡遜(Eva Husson),走過飛沙走石的戰場,綻放堅毅剛強的美。

 

C:\Users\Admin\Downloads\Eva Husson_181016_0030.jpg

 

太陽之女的誕生

作為中東的遊牧民族,庫德族沒有自己的領土,他們分散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喬治亞等國,由於庫德族活動範圍與ISIS佔領伊拉克北部有重疊,近年來受到極大的威脅,同為伊斯蘭教徒,卻被大規模屠殺……。

三年前,伊娃・胡遜讀到一則關於庫德族戰士的報導,她醉心於他們的勇氣,也心疼他們的困境,擁有深厚文學背景的導演,開始閱讀大量的書籍,對於庫德族歷史以及其當代與ISIS的衝突有深入了解,他也看了多部相關紀錄片,更能體會戰爭的氛圍。其中,令她心碎的,是關於戰爭下女性受害者的血淚。她下定決心要為受害者發聲。

「記得那天是凌晨2點吧,」導演說道,「我的製作人回信給我,『買條牛仔褲,我們出發!』」於是故事就開始了,關於庫德族女兵自籌的兵團「太陽之女」誕生了。

 

烽火連天 披星戴月

直到與庫德族人接觸,伊娃·胡遜發現真實情況更令人心酸。她認識一位庫德族女孩Zeri,被賣給不同男人14次,後來懷上了寶寶。然而,她卻在某天清晨再度被抓走,是在某個奇蹟的日子,Zeri遇見當時被關在一起的女人,帶著她心心念念的兒子出現。

「我看著那個7個月大的寶寶,想到家裡頭那個兩歲的兒子,覺得好心疼。」導演回憶著。然而,Zeri並非個案,有許多懷孕婦女因為戰火肆虐,被迫在逃亡途中生產,「這也成為電影裡非常讓人心痛的一幕。」導演說,可能有人認為在邊境生下孩子只是虛構的情節,但這樣的殘酷事實,卻是真真切切存在著。

 

伊娃·胡遜與劇組人員在訪問庫德族以及進行田調時,常常遇到戰亂和緊急狀況,因此,主要場景會設定在喬治亞,是因為此地的安全性相對穩定。而資金的籌措上,也耗費了劇組非常大的心力,電影中重要的槍枝,甚至到開拍前兩天才抵達,更曾經因為財源困頓,差點讓兩年的準備化為烏有。

「然而,拍電影就像是一連串的奇蹟,」導演笑著說,她帶著堅定的信念,相信一切都會完成,拍攝的日子裡,導演漸漸讓謹慎且團結的庫德族卸下防備,願意和她分享故事,並與使用多種庫德族方言的「太陽之女」們培養出默契,她為了讓劇情片中的衣服與現實中的有些區別,不讓電影刻意指涉某個群體,於是與大夥一起徒手把軍服染色,她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西方人的視角自以為是,必須用心感受當地真正的脈動,對導演而言,拍攝過程中雖然辛苦,卻非常值得。

伊娃·胡遜特別感動兩位女主角的挺立協助,飾演法國戰地記者的艾曼紐·貝考(Emmanuelle Bercot)在原定角色人選茱莉·蝶兒(Julie Delpy)臨時無法拍攝後爽快接下挑戰,表現的完美耀眼,而飾演太陽之女領袖的格什菲·法拉哈尼(Golshifteh Farahani)則展現懾服人心的領袖氣質,她的獨立剛強無與倫比。

 


圖/太陽之女劇照

 

Woman, Life, Liberty 

女性在戰爭的主題下常被視為次等角色,然而,戰場上的女兵與女性戰地記者不計其數,她們一樣灑熱血、拋頭顱;因為烽火流離失所的母親與妻子,更是承擔起丈夫上前線打仗後的家計;此外,女性受虐者的比例更遠高於男性。但是歷史往往被權力核心所壟斷,女性在主流書寫裡被遺忘。導演決心以女性視角,帶領觀眾看到被遺忘的辛酸血淚,她細膩的描寫身為母親的堅強,如何在戰火中拾起槍械,親上前線,尋找寶貝兒子,爭取女人的自由,此外,她以側面烘托的拍攝手法取代傳統的正面鏡頭,讓觀眾在一堵厚重陰暗的牆後,深刻感受ISIS性奴隸天崩地裂的痛楚。或許曾經被視為無物,但導演要讓世人知道,女人的堅強與力量是不容質疑的。

 


圖/太陽之女劇照

 

今年五月的坎城影展,主競賽評審團主席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偕同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克莉絲汀‧史都華(Kristen Stewart)、卡嘉‧寧(Khadja Nin)、蕾雅‧瑟杜(Léa Seydoux)、阿娃‧杜威內(Ava DuVernay),和「82」位女性電影從業人員在主競賽片《太陽之女》首映前,一起踏上紅地毯,為了爭取電影產業中女性與男性的同工同酬,並且終止性騷擾的發生,而「82」這個數字,更是指出1946年第一屆坎城影展至今,走入71年,男性執導的電影入圍了1688部,女性僅有「82」部。於此,伊娃·胡遜愉悅的表示,這個爭取男女平權的陳情活動,超越電影也超越自己。儘管《太陽之女》在入圍坎城影展後,受到法國電影評論家的負面評價,伊娃·胡遜卻不以為意,庫德族人以及世界各地觀眾給予她的回饋已令她十分感動,「這和我之前拍的電影不太一樣,散場後觀眾不是馬上離去,而是留在位置上等待映後,曾經有位觀眾告訴我,『謝謝妳讓這個世界知道女人有多麼勇敢。』」    

導演更與我們聊到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娜迪雅·穆拉德(Nadia Murad)的紀錄片 ”On her shoulders”,與《太陽之女》中的女孩們一樣,娜迪雅·穆拉德走過ISIS性奴隸的傷痛。在痛苦面前,她們無所遁逃,”Woman, Life, Liberty!”,太陽之女們高聲唱和著,或許黑夜太深,但親愛的女人們,請抓住劃過天空的流星,給自己再次勇敢的機會。

 


圖/太陽之女劇照

 

「謝謝妳讓這個世界知道女人有多麼勇敢!」伊娃·胡遜與她所執導的《太陽之女》,帶領世人看見烽火後,穿越飛沙走石的堅忍。